-
歐洲打響汽車保衛戰,中國如何應對?
汽車是主流工業產品,附加產值高,產品需求大。而中國電動車出口歐洲肯定有曲折的前路。中國電動車擁抱競爭,歐盟搞小動作,中國也不再好欺負了。今天和明天的中國出口,不再是昨天的中國出口了。[全文]
-
雷蒙多沒有談成什么,但帶回去了很多
一方面宣稱要溝通,另一方面又宣稱不期望有突破,誰都清楚對方的戰略目標和決心,也都明白簡單的溝通不可能使得對方改變方向。言辭不能改變心態的時候,只有行動才能。[全文]
-
總統府認為軍方誤導,軍方認為總統府幼稚
“烏克蘭在為歐洲的自由而戰。我們有出人出血的覺悟,你們就該有出錢出槍的覺悟”。[全文]
-
普里戈任死了,瓦格納更可能活成普京希望的樣子
普里戈任死了,但瓦格納沒有死,反而可能活成普京更希望的樣子。廚子離場,菜接著上,左宗棠雞變為宮保雞丁,味道反而更正了。[全文]
-
中國掌握這項技術,臺海戰爭的打法要變了?
對于中美對抗的大設定而言,中國海軍能在第一島鏈以東建立反潛線,就是很大的戰場優勢。與中國航母、055、轟炸機、反艦彈道導彈、反艦高超音速導彈在一起,這也是可靠的反航母線。[全文]
-
俄烏戰爭進入微妙階段,突破口在克里米亞?
戰爭可能朝向更加不擇手段、不計代價的方向進行,烏軍炮擊卡霍夫卡水壩那樣喪心病狂的行動可能會以其他方式再現,攻擊刻赤大橋就是例子。但亡命攻擊的未必只有烏軍。[全文]
-
幫澳大利亞研發制導武器,美國這么好心?
澳大利亞作為“發達國家”,這不是工業技術的榮耀,而是汗顏。美國還要向澳大利亞轉移155毫米榴彈炮彈的技術,這更尷尬了。盡管一言不合就愛炸個膛,連印度這樣的“偽工業國”都有獨立的炮彈制造能力……[全文]
-
學校、企業、學生都在愁,怎樣安排實習才有效?
企業的安全規定、工程標準、人事制度都不是幾句話就能弄明白的,派學生打小工送文件,都不一定知道送給誰,需要什么樣的查收手續。[全文]
-
拜登的難題只是集束彈藥嗎?
怎么辦?只有先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再說。眼前最大的難關是烏克蘭,絕不能讓俄軍反攻,絕不能讓烏軍崩盤,后面的難題后面再說,尤其是2024年重新當選后再說。[全文]
-
為了增加美國優勢,《自然》雜志偷偷改了這個分類
與人們普遍指責的“中國基礎科學還是太落后”不一樣,中國在基礎科學方面不僅下大力氣,而且正在做出大成就?;蛟S學術界有唯論文主義的毛病,但不可否認的是,也確實產出大批有影響的高質量論文。中國工程技術的發展正是以中國基礎科學的發展為后盾的。[全文]
-
瓦格納打道回營,真正的難題留給了普京
對于普京來說,更大的麻煩在于:普京一直在公眾視野里刻意淡化烏克蘭戰爭,事變把烏克蘭戰爭“咣當”一下直接砸進俄羅斯的公眾視野正中,必將激起新的爭議,戰爭的必要性、戰爭往哪里去、戰爭傷亡和指揮的問題都將重新回到公眾視野。[全文]
-
美國的封鎖與中國的反封鎖
中國不搞經貿去美歐日化,相反,中國還在繼續大力推動對美歐日的經貿。只是中國在更大力地推動對全球南方的經貿,并在此過程中,使得中國經濟從美歐經濟的“外掛”變成全球經濟的發動機,并最終變成全球經濟的主場。[全文]
-
烏克蘭的大反攻會凍結在開始階段嗎?
烏軍已經完全靠美歐續命了。不僅武器彈藥,連新兵訓練也要靠美歐。美歐支持的每一分遲疑,都將導致烏軍的三分動搖。[全文]
-
俄烏為何突然進入軍事上不受待見的襲城戰階段?
烏軍不能無限等待,使得俄軍在烏克蘭的存在和國土割裂永久化。烏克蘭更不能坐視西方援助的決心在漫長等待中耗盡,離開西方的援助,烏克蘭無力繼續打下去。但在俄軍方面,如果能隨心愿,最好能永遠按兵不動下去。[全文]
-
巴赫穆特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還是托布魯克?
巴赫穆特即使本來沒有軍事意義,現在也打出軍事意義了。世界戰爭歷史反復證明,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次要的,最大的軍事意義莫過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俄烏雙方都試圖在巴赫穆特達到這一目的。[全文]
-
美債危機只是政府停擺?你想簡單了
實際上,不管是哪一個方面,美國沒有比現在更需要花錢了。美國一向花錢如流水,現在需要的是花錢如洪水。但是美國沒錢了。美國急需造錢。不是開動印鈔機印錢,而是從經濟的實質性增長中造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