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歐亞名家觀察 ·
為推介歐亞地區各文明的思想和學術成果,促進中國知識界對俄羅斯、中亞、高加索等歐亞地區國家及其思想界、學術界的了解,解讀國際重要問題和熱點問題,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中俄戰略協作中心與觀察者網聯袂打造“歐亞名家觀察”專欄,推介中國、俄羅斯等歐亞地區國家思想家、戰略家、理論家及其精彩觀點。
-
銳評 more
-
8·19事件:挽救蘇聯的最后一搏
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聯邦起了領頭羊的作用,他們與蘇聯境內的民族分裂勢力遙相呼應,反蘇共、反中央,拉起了“獨立”、“自由”的大旗。這樣,戈爾巴喬夫所代表的蘇聯和蘇共“腹背受敵”,“民族獨立”和“民主化”像兩把利刃直逼而來。[全文]
-
歐亞大陸的數字經濟聯盟能否邁入新階段?
考慮到歐亞大陸在距離方面的特殊性,共同的歐亞數字經濟協議平臺可以消除該地區經濟面臨的一些最為基本的限制。共同的歐亞數字經濟協議平臺能夠減輕該地區由于龐大的大陸面積和許多區域一體化機制所造成的嚴重經濟分裂的影響,尤其是在管理領域。[全文]
-
多邊主義是應對全球挑戰的唯一正確選擇
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的警示是,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局部問題和全球問題相互轉化已成為常態,成功應對全球挑戰和維護自身利益離不開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全文]
-
從公司到國際治理:“平臺經濟”的出現
選擇某些平臺作為基石建造世界經濟架構,可以使全球結構更加穩定,更不容易發生危機。如果我們考慮如何在全球治理的不同層面上提高平臺的兼容性,如何引導這類平臺間的競爭更具創新性和建設性,這個場景將成為可能。[全文]
-
歐盟一體化阻力重重,何來“全歐一致”對華政策?
在歐盟內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各國的訴求、追求不一樣,背后是利益或利益的輕重緩急不一樣。歐盟從15國一下子擴張到25國,是不是急了點?這不是一體化意義上整合,而是擴張。無疑,一體化就受到來自內部的阻力,還怎么“全歐洲一致”的對外政策和對華政策?[全文]
-
“金磚+”應致力于創建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新模式
俄羅斯認為,“金磚+”最有前途的方向是成為實現“一體化中的一體化”的平臺。這樣做的前提是,每個金磚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區域一體化組織和相關的區域發展體系。[全文]
-
疫情讓世界停擺,現在不僅要按啟動鍵,還要按快進鍵
中國和俄羅斯是上合組織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后疫情時代兩者的合作潛力會更大。在國際舞臺上,上合組織應該進一步提升作用,建立更加公正的國際秩序。[全文]
-
俄羅斯與“一帶一路”倡議,中俄利益共生共存
俄羅斯與中國的經濟聯系一度很疏離,俄羅斯經濟是“單腳支撐”,而不是雙足支撐,即與歐洲和中國都保持密切且有利的經濟聯系。中俄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框架下實現經濟合作快速而成功的發展,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而這一進程中最富發展動態的版塊是中國與歐盟國家過境俄羅斯的陸路運輸。[全文]
-
俄羅斯有很多科技成果束之高閣,中國優勢可助其轉化
俄羅斯有很多科技應用成果被束之高閣。中國可利用自身制造業配套體系、消費市場規模龐大以及對外投資能力強等優勢支撐俄羅斯科技成果轉化,使科技研發與產品制造形成閉環,既給投資企業帶來利潤,又為研發企業帶來用于迭代研究的充足經費。[全文]
-
如何改革戰后國際體系、形成新疫后體制,中俄可以合作
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沖擊巨大,特別是對全球化發展及公平開放自由的多邊貿易體制造成前所未有的障礙。我們只能用更加開放和自由的政策來改革它,而不是回到各自為政,自顧自的閉關鎖國的狀態,因此中俄應該在疫后響應并積極推動WTO改革,聯合支持自由、開放、多邊貿易體制的國家。[全文]
-
中俄合作重塑疫后世界經濟地理,有五大關鍵
在美式全球體系瓦解后,世界經濟格局必然發生重大變化。中俄可能形成15億人、緊密全面合作的經濟共同體核心,加上東盟、歐亞聯盟、東北亞、南亞、西亞等,將近40億人,接近經濟總量的50%。如進而與歐盟、非盟合作,作為世界島的歐亞大陸將成為未來世界發展的火車頭、世界經濟的新重心、全球穩定與安全的決定性力量。[全文]
-
中俄應該勇敢捍衛共同的利益
2020年開始后,在疫情和美國孤立主義等因素的影響下,世界經濟遭遇重創。中國和俄羅斯應該聯合起來探索出一套新的全球開發與經濟發展模式來應對挑戰,而且還應該明確表述出共同的利益,并勇敢捍衛。[全文]
-
“一帶一路”是長期戰略性倡議,我們要有長遠目光
我們把“一帶一路”看成一個長期的戰略性倡議。其實,要在這么大的一個倡議中達成共識是很難的,可能要在幾十年內才能夠看到效果。因此我們要看2020年以后的情況,應該往前看,要有長遠的目光。[全文]
-
普京總統任期歸零意味著什么?
從筆者長期觀察看,普京并非那種為保住權力而不擇手段之人,否則2008年沒有必要與梅德韋杰夫搞什么“二人轉”。普京的首要目的是強化其執政地位,避免今后幾年因面臨總統選舉而人心不穩、政爭加??;其次才是為其再次參選或者推出其中意人選創造條件。[全文]
-
普京時代俄羅斯財政政策的基本脈絡與理念
普京執政伊始,面臨的是“休克療法”失敗后不景氣的經濟、金融危機后疲弱的市場、第二次車臣戰爭后的動蕩政局以及遭受1999年莫斯科恐怖爆炸案后不穩定的社會,“俄羅斯正處于數百年來最困難的時期,它首次真正面臨淪為二三流國家的危險”。[全文]
-
各國央行出招救經濟,但這些招術本身可能制造問題
2008年金融危機清楚表明,絕大多數宏觀經濟學家在理論上并未做好準備。我們需要回答一個問題:如何在現代世界中創造出高質量貨幣?國家的貨幣創造策略主要來自發展生產力的驅動,即充分利用國家潛力,確??沙掷m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福利。[全文]
-
解讀俄“瓦爾代”報告:中美走向對抗,還是回到聯合國?
若幾十年后再來回顧今天這段歷史,也許史家會說,一定程度上,中美關系是隨形勢發展而一步步陷于“被對抗”態勢之下?;氐铰摵蠂?,遠不意味著歷史的重演,而是因時而異,推進制度與秩序創新。凡能夠長期存在、對跨國家、跨文明、跨地區事務起穩定作用的國際秩序,都是以多元、多樣、多極力量為基礎的合作共處的產物。[全文]
-
為何中國抗疫成效顯著,卻要面對“優等生陷阱”?
新加坡民調機構做了一個調查,各國民眾對于政府在抗疫中間的表現滿意度怎么樣,中國得分最高,85分。打個比方,現在這個情況像學渣群毆學霸,本來我們考試考得很好,而且是閉卷考試,一幫考試考得不咋地的人指責我們,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優等生陷阱。[全文]
-
中美俄仍為“大三角”,但中國戰略主動已更明顯
中美俄大三角關系不但存在,而且存在于從蘇聯解體迄今乃至今后相當長時期內。中國與美俄戰略文化不同,更善于韜光養晦、縱橫捭闔,努力與大多數國家結成統一戰線。即使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重壓下,中國依然努力發展與西方的關系,使美國始終無法像當年對付蘇聯那樣就對華實施強硬政策在盟國體系內達成共識。[全文]
-
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國家利益
美國未來對華政策的底線在哪呢?它真的就是想徹底肢解中國嗎?恐怕不是;怕中國崛起嗎?恐怕也不完全是。我認為它只是想“癱瘓”中國:既發展又不能健康發展的狀態。美國不愿讓中國徹底垮掉。因為那樣一來,日本、印度、俄國都起來了,亞洲大陸平衡打破了,美國還得費力填補力量真空。[全文]
-
-
訪談 more
-
咨政建言,民間智庫可以發揮獨特作用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民間智庫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中信基金會必須秉承“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拿出真見解”的一貫追求,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扎實做好各類研究和咨政建言工作,在勇于擔當、積極作為中開創智庫建設的新局面。[全文]
-
前路未卜的“后普京時代”,壯志難酬的“俄羅斯夢”
在意識形態和規劃未來俄羅斯這方面,也就是所謂的“俄羅斯夢”,普京并沒有他在地緣政治領域這么強勢。在這方面,自由主義精英依然具有壓倒性優勢。普京是個偉人,但往往偉人的缺陷也是巨大的,因為我們習慣于用很高的標準來評判偉人,如果標準太高結果可能就是不公平甚至可怕的。[全文]
-
俄羅斯很渴望向中國學習,特別是在科技領域
俄羅斯的歐亞問題研究專家在討論問題時有清晰的地緣區位和世界政治格局的總體觀點,我們參加了俄羅斯“工信部”組織的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峰會,會上俄羅斯的團隊是成建制的,與我們討論的問題也是系統性的。這種現象只能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才能看見,在日本、德國都很難看到。[全文]
-
打貿易戰,中國不會出現俄羅斯那種狀況
從進出口來說,貿易戰短期內肯定對匯率有一定影響,但國內的政策依然是“以穩為主”,而且官方對于匯率的把控和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力依然很大。至于中國加強知識產權監管,并不是“服軟”,更多是一種“談判策略”。[全文]
-
俄羅斯對美國出手穩準狠,再加上中俄合作…
中國模式中的很多東西源自蘇聯,但進行改革創新,中國崛起及中國模式讓俄羅斯人對自己走過的路進行反思。當我談到中國評價一個領袖人物常用“三七開”,俄羅斯朋友稱“我們怎么就沒這個傳統?要么好,要么壞,俄羅斯文化有走極端化的傾向,所以整個國家的命運一直起伏動蕩?!?a href="/ZhangWeiWei/2019_06_05_504421.shtml" target="_blank">[全文]
-
新冠疫情下,中國能源通道的安全是否有保障
近日,哈薩克斯坦能源部宣布將出口至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量減少20%~25%。天然氣的產品特殊性及合同慣例的特殊性決定,不像其他產品合同的簡單類比,不存在貿易摩擦或貿易制裁等不友好遐想。恰恰相反,是中哈雙方友好關系的體現。[全文]
-
聯合中國、分化美國東北亞同盟,是俄羅斯的主要策略
中俄保持高度戰略默契成為實現東北亞戰略平衡的重要基礎。中俄蒙朝韓這五個東北亞陸權國家將更緊密地合作,共同應對美日這兩個海權國家破壞東北亞和平進程的圖謀。日本長期被美國壓制并與東北亞國家有著諸多共同利益,在東北亞陸權國家合作趨勢加強后,其必然加強與東北亞陸權國家的合作。這樣,美國對東北亞的主導權將逐步弱化,東北亞戰略格局將有望實現平衡。[全文]
-
我們的敵人會想方設法離間中俄,但我相信……
這場“戰爭”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贏——我看不到任何可以避免的方法。俄羅斯必須明白,這不僅僅是中國的戰爭,而是一場痛苦掙扎中的單邊主義向即將到來且不斷強大的多邊主義發起的攻擊。同樣,中國也應該在經濟上幫助俄羅斯頂住來自西方的制裁和其他壓力。[全文]
-
俄中兩國應合力推進金磚合作
西方人反復告誡我們,中國很強大、很危險,對各地區事務都橫加干預,并在中亞努力擴張勢力,影響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他們這樣說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相信這種說法,并非看不到中俄合作的可能性,他們只是不愿看到中俄聯手合作。[全文]
-
埃塞如何借中國變身非洲第一制造大國?我們問了問他
作為中國在非洲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埃塞爾比亞15年來增長10%以上令世人側目。觀察者網近日采訪埃塞俄比亞總理特別顧問奧克貝博士,他認為,中國是榜樣,值得所有非洲國家學習。尤其是在擺脫貧困方面,這是所有非洲國家都需要學習的。[全文]
-
把握中俄關系需要“古人”的智慧
從黑海之濱的索契冬奧會,到天安門廣場的勝利大閱兵,中俄兩國高層之間頻繁互動,連創高峰。中國主流媒體也熱情報道中俄互動,不過在網絡輿論場上,“唱衰”中俄關系的聲音卻不時泛起。年逾七十的王海運少將曾多年任中國駐俄羅斯陸??哲娢涔?,對中俄關系有深入研究,更是注意到輿論場的扭曲現象。[全文]
-
莫斯科出租車司機對我說:“中俄一定要合作”
這幾天在莫斯科工作,講課,也參加了不少會見和會議,所以與各方面的人接觸很多。在出租車、在地鐵上,可以相當頻繁地聽到普通俄羅斯人對中俄關系的正面評價。出租車司機會直截了當地對我說:“中俄一定要合作”。年輕的學子會對我說,“很想到中國去看看”。一位休假中的女性基層官員甚至對我說:“中俄一聯手,誰都不怕了”。[全文]
-
中國軍隊越來越強硬?正常操作而已
“香會”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地區安全論壇,這不僅是一個表明中國態度立場的重要場合,還是一個廣交朋友和解決問題的外交場合??傮w上看,中國防長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闡述中國軍隊的政策主張,是水到渠成,勢在必行。[全文]
-
烏克蘭危機又送來十年戰略機遇期?
烏克蘭危機幾乎把世界主要國家都卷入了,而中國不是當事方,相對超脫。因此,各方都在看中國怎么做,都希望中國站在他們一邊。這就給中國外交運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搞好了,中國可以提高國際地位、增強國際話語權。如何應對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外交智慧是種考驗。[全文]
-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背景介紹
民心相通反映了對外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最易也是最難,民心相通研究應該跳出既有的固定理論思維框架,展現更加活躍的生命力。[全文]
-
西方地緣政治“畫地為牢”,上合沒有落進去
上合組織沒有必要落入西方列強當年畫地為牢式的地緣政治模式的舊套,但是,確實也無法回避總是有人會利用不同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的差異(比如,人們一直所說“海洋地緣政治”與“大陸地緣政治”的區別),來興風作浪地圖謀。[全文]
-
中國地緣政治研究要為國家利益服務(下)
面對不一樣的現實問題,學者的邏輯規則也不一樣。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實事求是”派。今天我的學術定位是由中國面臨的主要矛盾決定的,該“鷹”就“鷹”,該“鴿”就“鴿”,怎么對中國好就怎么來。如果硬要概括,當代中國崛起最需要的不是鴿派或鷹派,而是龍派。[全文]
-
中國地緣政治研究要為國家利益服務(上)
有人稱我是中國的“強硬學者”,甚至給貼上“鷹派人物”的標簽。我認為自己是“實事求是”派,自己的學術定位是由中國面對的主要矛盾決定的,如果一定要貼標簽,我認為“龍派”比較貼切:該屈就屈,該伸就伸,怎么對中國好就怎么來。[全文]
-
-
對話 more
-
俄羅斯油畫的民族性格與國家精神
戰爭給蘇聯人民的精神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人們對戰爭的思考是切切實實的,戰爭中人們失去了最親近的人,它讓每個俄羅斯家庭都付出了慘烈的代價,所以俄羅斯人對于戰爭的思考讓以戰爭為題材的作品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全文]
-
中俄關系的重要問題之一是歷史記憶和民族感情
發展中俄關系存在許多挑戰。中俄關系間的重要問題之一是歷史記憶和民族感情問題,中俄關系發展應該理性對待這些問題,尊重事實。世界上國與國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中俄關系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對方的國際地位和作用,這些問題是需要長期解決的。[全文]
-
與俄羅斯學者對話:修憲是普京與精英層反對派的一次斗爭
在執政的精英層中,有很多自由主義者以及得到西方和美國支持的精英力量。他們暗中對普京形成一定壓迫,但也是不可靠的。通過全民公決以及取消總統任期限制或總統任期“歸零”,普京想徹底消除他們的影響力。[全文]
-
“甩鍋”中國簡單方便見效快?中國的民意會教他們做人
中國必須做好反擊的準備,現在有一些表面“理中客”的人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中美關系惡化中國也有責任,實際上我一個巴掌扇你的耳光也可以扇得很響,不能扇你左臉你再把右臉伸過去給他扇,部分精英想這么干,老百姓不干。況且中國精英層想的是用老百姓的臉去擋耳光。[全文]
-
基辛格與布熱津斯基建議“烏克蘭中立”,俄羅斯get到了
像分屬共和黨與民主黨的亨利·基辛格與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這樣耀眼的政治家和外交思想家,在當代美國難以在找到。他們在過去幾十年的美國政治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長久的精神壽命更讓年輕的同行羨慕。鑒于兩人豐富的經驗,值得關注他們對美俄關系現狀的評價。[全文]
-
在慕安會感受西方對華復雜態度
在今年的慕安會上中國議題突出,明確涉及中國的分論壇多達11場,包括“西方如何面對中國挑戰”“跨大西洋關系與中國難題”等等,還有關于南海、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網絡政策的專題會,其他一些論壇雖然在題目設計上沒有提中國,但也大都把矛頭指向中國。[全文]
-
那些為美國“國家恐怖主義”叫好的人,違反了基本人類道德
謀殺事件之后,網上有一批人渲染美國的能力,說美國的情報多么精準,定位多么精準,暗殺場景多么血腥,說伊朗是“最壞的國家,應該消滅”。這就徹底沒有是非了,這種突出血腥性不就是ISIS的一貫作風嗎?渲染這種觀點的人在邏輯上自認美國和恐怖分子ISIS是一樣的。[全文]
-
烏克蘭首先在網絡被瓦解
烏克蘭危機,網絡輿論也是左右政局的推手之一,西方尤其花了很大心思:散布政治謠言,攻擊烏克蘭政府網站,向反對派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和相關網絡信息。這些已成為新干涉主義的最有效手段。在西方大國支持下,一些敵對勢力建立專門網站,雇傭網絡寫手,中國亟需盡快完善網絡安全機制。 [全文]
-
美國又打華為主意,別忘了,中國有18項戰術選擇
面對美國戰略界已將中國定為主要戰略對手這個事實,中國要打“棋戰”,明確告訴對方中國的現實和潛在實力,幫助美國衡量利害關系后,促成談判恢復。保衛華為是中美博弈的上甘嶺,中國必將幫助華為渡過難關。[全文]
-
跟普京見面,80%的問題有關烏克蘭
與普京的會見蠻有意思。我是參加普京會見的企業家中唯一的中國人,其他四十幾位都是世界頂級的CEO。普京把我安排在他的旁邊,進來先跟我握手。會見時普京闡述了自己對經濟、俄歐關系、俄中關系的主要觀點和看法,但會見中提出的問題80%都是關于烏克蘭的事情。[全文]
-
俄國情咨文全文:我們要這樣提升生育率
我們必須建立一個無懈可擊、絕對穩定的體系,從外部來看也是非常堅實可靠的,從而保障俄羅斯的獨立和主權。同時,這一制度本身需要有機且靈活,能迅速響應周圍局勢的變化,且能及時跟上俄羅斯社會本身的發展。[全文]
-
中俄兩國大使:中俄關系仍是八九點鐘的太陽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世界大變革大調整的浪潮中歷久彌堅。65年的光陰荏苒對于人生已不算短暫,但對于兩個蓬勃發展的大國來說,卻如同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青春的生機與活力。[全文]
-
中俄互信與克里米亞危機無關
習近平主席即將在金磚國家峰會上與普京再度會面。伊萬諾夫認為,中俄兩國在建立世界新原則、新秩序方面,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由觀察者網譯自央視英語《對話》欄目。[全文]
-
又見俄大選(下):普京親口向我解釋“政治保守主義”
我問普京,如何解釋“政治保守主義”?他說,這完全不意味著開倒車或固步自封,恰恰相反,是要從歷史積累中發掘最優厚的資源,如愛國主義、保護家庭等價值觀念,使這些社會基因能跟現代化目標聯系,推動現代化發展。[全文]
-
又見俄大選(上):與普京交往12年,未見他“老去”
從這么多年的交往當中,我覺得他依然保持著我十二年前見他時的精神狀態,包括他的反應能力。2017年,有學者在瓦爾代會議上提問普京“該如何教育特朗普總統”,普京馬上放下耳機糾正,“特朗普是美國人民選出的總統,我們要對他表示尊重?!?a href="/FengShaoLei/2018_03_19_450673.shtml" target="_blank">[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