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哲:美國大廠紛紛裁員,互聯網的故事要結束了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冷哲】
幾個月前馬斯克宣稱要收購推特開始,就好像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后續的發展變得愈發劇烈了。
最近一兩周,推特的大裁員才剛剛落幕,Facebook的大裁員又要登場。北美互聯網產業的大變局已然到來。
馬斯克野心勃勃收購推特 大動作持續上演
推特本身雖然是個不錯的社交平臺,但多年以來一直虧損,內部管理松散,算不上是良好的收購標的,或者至少并不值440億美元。推特多年來被奉為硅谷“養老圣地”。因為其大力支持遠程工作和靈活的工作時間,甚至有員工在滑雪勝地一邊做滑雪教練,一邊當程序員。想要改變其松散的工作氛圍并讓這家公司實現盈虧平衡,肯定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得罪很多的人。
但是馬斯克還是花費440億美元把它買下來了,對于他的收購行動目前有兩種猜測。因為之前馬斯克曾經盛贊微信的商業成功,他認為這樣一個集社交、傳媒、支付、金融、購物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APP非常方便,也具有多方面的商業潛力。他說美國也應該有類似的App。
馬斯克正式入主推特擔任CEO,“商業帝國”再次擴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類似于微信的App,在北美比較流行的,主要是Facebook之前收購的WhatsApp。WhatsApp擁有約20億用戶,是全球用戶最多的即時通信App,但是其功能相對簡單,這可能讓馬斯克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機會。尤其是考慮到,馬斯克是Paypal的創始人之一,微信在支付領域的成功可能讓他看到了即時通信軟件與支付相結合的巨大潛力。所以一種猜測是,馬斯克收購推特是為了借助推特的流量和資本,打造一款可以和Whatsapp競爭的新的即時通信App。
另一種猜測則認為馬斯克想在北美主流社交媒體上撕開一個口子,因為他看到美國的社交媒體大部分由左翼控制,而美國的左翼近年來愈發向極左發展,使得他這樣一個本身偏左的人在目前的美國政治光譜上居然變成了右翼。而右翼在社交媒體上發聲又是相對困難的,也比較容易受到攻擊,于是他決定要改變這一現狀。
無論出于哪種目的,馬斯克顯然是想要長期控制推特。那么面對一個低效、松散、虧損的大型企業,馬斯克想要進行大規模裁員,也就不奇怪了。
互聯網大裁員剛剛“拉開序幕”
推特于11月4日大裁員,直接裁掉了大約一半的員工,一天之內裁掉了3800人左右。在離職補償方面,加州政府規定要提前60天通知員工將要被辭退,除此之外法律并不強制公司給員工補償。不過,一般來說,為了避免一些被開除或裁掉的員工做出破壞公司形象或者影響剩余團隊士氣的事情,公司都不會真的提前兩個月通知員工要被開掉。大部分是當天通知,然后由保安來“盯著”員工收拾東西,最后“禮送出境”。
為了符合法律規定,公司一般都會把開除當天算作通知日,把兩個月以后定為所謂“遣散日”,也就是名義上的離職日期。這兩個月工資照發,但員工不必(也不允許)再來公司了。
當然,美國各州規定略有不同,很多公司也不會只給兩個月的遣散費,往往會多加一些。從而盡量避免受到員工集體訴訟,也是維護剩余團隊的士氣。所以我們能看到,馬斯克在11月4日裁員后清晰地在郵件里標注:被裁的員工不必再來公司,薪資發放到明年年初,約等于3個月工資的遣散費,這在理論上是高于加州要求的。
另一方面,美國高管的遣散費倒是十分豐厚,主要原因是高管有能力通過訴訟或者其他方式對公司造成嚴重傷害,如果他們離開的時候懷有怨氣,最后可能會對公司不利,之前被打發走的推特高管們,往往都有數千萬的遣散費。
臉書母公司Meta開啟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裁撤1.1萬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推特這邊剛剛結束,Facebook于11月9日宣布裁員一萬余人,約占總人數的13%??赡苁且驗镕acebook經濟狀況比推特好很多,Facebook的遣散費比推特要慷慨一些,大概是4個月薪資,加上工作年限乘0.5。換成中國的計算方法,大概是0.5N+4。
緊隨其后的是美國知名的云端軟件提供商Salesforce,據稱該公司已經裁員1000人,在感恩節前將會裁掉總計約2500人。Salesforce員工總數超過7萬人,目前經營情況應該沒什么問題,但是華爾街對其利潤率并不滿意,這可能是其裁員的主要原因。
其他諸如網約車公司Lyft、在線支付公司Stripe等都有數百人到上千人的裁員。
飽和的消費者讓互聯網行業盡顯“疲態”
美國互聯網產業大裁員一方面和美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有關。盡管上個月的通貨膨脹率終于有所下降,但是美國經濟下滑已經非常嚴峻,很多分析人士對于短期內(數個月內)有所好轉并不抱希望,因此美國各大企業紛紛考慮“過冬”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消費者互聯網也已經飽和了。各大互聯網企業的發展空間已然不多。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互聯網發展得再快也無法讓用戶看八個小時視頻以后還能逛十個小時社交媒體。
這種飽和到達一定程度,就無關乎互聯網產業的生產力,而是人們的時間和注意力資源變得異常稀缺,這導致互聯網企業獲取新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過去的高速增長越來越不現實。2017年美團創始人王興提出,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意味著用戶的使用時間已經趨于飽和,互聯網行業的后續發展不再是“跑馬圈地”,而是“爭奪地盤”。
美國憑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其互聯網公司不但可以吃下豐厚的北美市場,還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歐洲、南亞、南美等市場,因此這么多年來一直發展的順風順水,但是最近幾年,美國的互聯網明星們也越來越感到增長乏力,和其他行業一樣,互聯網業在高潮期之后也要進入平臺期,需要注意的是平臺期的雇傭邏輯和高潮期完全不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孫甜甜 
-
營收連續三年下降,《中國好聲音》背后公司第五次尋求上市
2022-11-14 22:06 -
被阿里減持8000萬股,商湯科技怎么了?
2022-11-14 20:59 -
營收同比增長398.5%,零跑三季度虧損約13.6億
2022-11-14 20:54 -
幾條推特摧毀320億美元估值的行業龍頭,幣圈真的離譜到家了?
2022-11-14 19:57 -
“美國有望躲過衰退,英國歐元區難逃一劫”
2022-11-14 16:10 -
游戲撐起80%業績,搜狐第三季度凈虧損1700萬美元
2022-11-14 15:45 -
16項地產金融新政一些提法是首次,年底前LPR還有望下調
2022-11-14 09:07 觀網財經-房產 -
主管部門要求金融機構支持樓市平穩健康發展
2022-11-13 15:09 觀網財經-房產 -
上海推出今年第七批次集中供應樓盤,涉16060套房源
2022-11-13 14:36 觀網財經-房產 -
今年雙十一,沒有GMV
2022-11-12 00:52 觀網財經-消費 -
耐克稱歐文“越界了”,被嘲“耐克什么時候開始關心道德了?”
2022-11-11 22:17 -
叮咚買菜第三季度總營收59億元,預計下季度基本盈虧平衡
2022-11-11 22:04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官方通報“波司登促銷先漲后跌”:未發現欺騙消費者
2022-11-11 21:10 觀網財經-消費 -
全球首家,沃爾沃退出內燃機研制
2022-11-11 18:27 觀網財經-汽車 -
寧德時代又拿下一家日本車企,鋰電池三國殺天平傾斜
2022-11-11 17:31 觀網財經-汽車 -
“我們是進博會很大的參與者,也是更大的受益者”
2022-11-11 16:46 觀網財經-科創 -
富士康:明年中國大陸還是資本支出比例最高的地區
2022-11-11 15:29 觀網財經-汽車 -
廠商角力,誰能成為智能汽車的安卓?
2022-11-11 15:14 觀網財經-汽車 -
“美女接班人”被炒?董明珠辟謠
2022-11-11 15:03 觀網財經-互聯網 -
疫情防控政策優化,機酒旅游概念股飛漲
2022-11-11 14:39
相關推薦 -
王毅同沙利文舉行多輪會晤 評論 34“一帶一路”十周年:從倡議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評論 19“如果我說那些話,早就在華盛頓被絞死了” 評論 152又一批109名緬北電詐嫌犯移交我方!累計已達1482人 評論 223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再添利器!兩艘風電運維母船下水 評論 108最新聞 Hot
-
越南總理:歡迎華為深度參與數字化進程
-
美國的算盤打不響?“大多數IPEF成員國對華貿易依賴提升”
-
法外長稱馬克龍獲邀,摩洛哥:沒安排
-
近20家軍工企業游說美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錢
-
“英國已邀請中國”,但只許參加一半?!
-
中柬發表聯合公報
-
馬克龍稱法大使被“扣為人質”:只能吃軍糧
-
開曼群島將首次在新加坡設辦事處,和中國人有關?
-
普京: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
英國急了?正式將瓦格納歸為“恐怖組織”
-
“消失”多日后,他現身非洲?
-
NASA發布UFO報告,影射中俄?
-
對電動車電池的中國關鍵原料,歐盟也有“想法”
-
反復炒作“退役飛行員訓練中國人”,澳大利亞搞了個大動作
-
英法德“維持制裁”,伊朗:將報復
-
“俄戰機飛行員誤解指令,差點擊落英偵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