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放:四個關于公民科學的小故事
【文/王放】
當我們想了解、改變這個世界的時候,除了聲勢浩大地推動巨大的變革,還有一些微小卻不能忽視的力量,能夠用推動人心的方法改變世界。正是這樣的改變,讓“公民科學”四個字在我心中變得沉甸甸的,非常珍貴。我分享四個關于公民科學的小故事。它們離我們或遠或近,有一個就發生在我身上。四個故事湊在一起,能讓我們重新思考發現和探索世界的方式。
全球假毛蟲計劃:公民科學放大科研力量
第一個故事始于一個小小的物件。它是什么呢?一塊果汁軟糖?一塊橡皮泥?一塊小塑料玩具或是一塊電線皮?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綠色小段,其實參與了我們對地球的認識的改變。
不起眼的綠色小段
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是無窮無盡的,這些好奇心里有一些本質的信息。比如地球上的生物為什么在熱帶較多,在寒帶較少?不管是植被還是生態系統的樣貌,還是昆蟲、鳥類的種類,都會在高緯度地區變少。這是我們不甚了解的。我們也不了解:為什么生態系統內的關系會發生如此復雜的變化?沿著中國海岸線前進,從福建到安徽,再到上海,再往北去到黃河口、遼河口,我們會發現動物和動物之間、動物和植物之間、動物和人之間、人和土壤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都在變化。
整個星球尺度上的復雜變化,有哪個團隊能搞清楚呢?誰能用數學模型或其他生物學方法去描述呢?這對科研團隊而言是概念性的問題,也仿佛是不可回答的問題。但這樣宏大的問題,卻在小小“果汁軟糖”的幫助下取得了突破。
這種綠色小段有點像橡皮泥,又有點像塑料,是一種被捏出來的小結構,呈毛毛蟲的形狀。幾年前,近3000只“毛毛蟲”被寄到全球的不同地方,從婆羅洲(加里曼丹島)一直到極地的苔原??蒲泄ぷ髡吆椭驹刚甙堰@些“毛毛蟲”掛在樹枝上,安在樹葉上,或者就在腳下的草里找個地方放下。
假毛毛蟲們
全球的志愿者用的“毛毛蟲”是一樣的,用的膠水是一樣的?!懊x”的顏色、氣味、固定的方式也是一樣的。4天、5天,最長14天后,人們把“毛毛蟲”回收寄到牛津大學。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毛毛蟲”的身體變了,捕食者在它們身上留下了痕跡。螞蟻過來咬一口,留下兩個細細的顎印。鳥類從空中俯沖下來,進行短暫的啄食發現不能吃后離開,留下楔形的印痕。小型哺乳動物,比如鼠類,留下細小的牙印。數以萬計的痕跡,記錄了從熱帶雨林到極地苔原,從平原到高山、峽谷的不同地方,近3000只“毛毛蟲”所受的不同捕食壓力。把全球的數據結合在一起后,一項科研工作發表在了著名的科學雜志Science上。研究的主題就是通過假毛毛蟲揭示捕食壓力在地球不同區域的變化。
假毛毛蟲帶來的科研成果
我想,這推動了我們在星球尺度上了解動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使用的主要工具僅僅是小作坊生產出來的假毛毛蟲。這不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科學實驗,整個計劃的操作方式是簡單的。正是公眾參與、多團隊的合作,讓大尺度的、難以想象的研究成為可能,把復雜的科研拆解成小小的可操作的部分,就像一個個樂高模塊那樣,拼搭起宏大的世界。這就是公民科學的魅力所在。
- 原標題:王放:四個關于公民科學的小故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楊珈媛 
-
我國25噸級氫氧發動機成功完成全系統試車
2022-11-16 18:24 航空航天 -
蘋果計劃在美代工芯片,臺積電美國工廠能如期量產嗎?
2022-11-16 17:33 蘋果新“品” -
聯合國氣候大會步履維艱,窮國喊話讓富國掏錢
2022-11-16 17:08 極端天氣 -
技術預研先行,中國“6G”將處于全球第一梯隊
2022-11-16 16:14 TMT觀察 -
NASA阿爾忒彌斯1號登月火箭發射升空
2022-11-16 15:28 航空航天 -
谷神星一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2-11-16 14:52 航空航天 -
冬奧煙花總設計師蔡國強譴責三星侵權
2022-11-15 16:03 手機 -
北斗系統加入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
2022-11-14 22:59 北斗照耀 -
手機面板下行趨勢難阻 國產OLED份額首超三成
2022-11-14 12:45 手機 -
手機拍照,“卷”進芯片
2022-11-11 18:13 手機 -
華為折疊屏銷量同比增長95%, 豎折產品連續三季度第一
2022-11-11 14:14 手機 -
科學知識的獲取90%依賴設備,中國進入加速追趕期
2022-11-11 08:27 觀網財經-科創 -
天舟五號完成發射前全區合練
2022-11-10 18:04 航空航天 -
游戲死亡=現實死亡!大佬真做了一個能殺死用戶的VR頭盔
2022-11-10 17:19 觀網財經-科創 -
地球首位已知星際訪客獲確認
2022-11-10 07:57 天文 -
不只有鴻蒙,國產安卓廠商錨定操作系統
2022-11-09 18:51 手機 -
我國科學家成功創制多年生稻,種一次免耕收獲3至4年
2022-11-09 15:18 聚焦三農 -
我國科學家實現多模量子態的長時間存儲
2022-11-08 11:26 科技前沿 -
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超150天,三名航天員已圓滿完成多項既定任務
2022-11-07 19:40 航空航天 -
夢天實驗艙8個科學柜陸續開機,即將開始在軌測試
2022-11-07 16:45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王毅同沙利文舉行多輪會晤 評論 34“一帶一路”十周年:從倡議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評論 19“如果我說那些話,早就在華盛頓被絞死了” 評論 152又一批109名緬北電詐嫌犯移交我方!累計已達1482人 評論 223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再添利器!兩艘風電運維母船下水 評論 108最新聞 Hot
-
越南總理:歡迎華為深度參與數字化進程
-
美國的算盤打不響?“大多數IPEF成員國對華貿易依賴提升”
-
法外長稱馬克龍獲邀,摩洛哥:沒安排
-
近20家軍工企業游說美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錢
-
“英國已邀請中國”,但只許參加一半?!
-
中柬發表聯合公報
-
馬克龍稱法大使被“扣為人質”:只能吃軍糧
-
開曼群島將首次在新加坡設辦事處,和中國人有關?
-
普京: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
英國急了?正式將瓦格納歸為“恐怖組織”
-
“消失”多日后,他現身非洲?
-
NASA發布UFO報告,影射中俄?
-
對電動車電池的中國關鍵原料,歐盟也有“想法”
-
反復炒作“退役飛行員訓練中國人”,澳大利亞搞了個大動作
-
英法德“維持制裁”,伊朗:將報復
-
“俄戰機飛行員誤解指令,差點擊落英偵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