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局會議的幾大亮點
因為是政治局會議,所以不會推出具體的政策,但是可以在比較重要的領域給出方向性的文字表述。[全文]
-
國企應在穩經濟中挑大梁,民企更看重長期政策穩定
經濟復蘇道路緩慢曲折,說明三年疫情給經濟造成的傷害不輕,需要較長的修復時間。眼下,除了要給民營經濟吃定心丸之外,發揮包括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在內的公共部門的穩定器作用更為迫切。政府要把穩經濟的短期政策思路調整到這個方向上來。[全文]
-
中國老百姓存款多恰恰是因為沒錢,該怎么辦?
中國三足鼎立的經濟,有政府、企業和家庭三個重要主體?,F在看來,家庭是一個短板,需要有一個系統的政策改變,這個改變也可以說是整個經濟模式的改變,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家庭預防性儲蓄過高和消費不足的問題。[全文]
-
中國經濟的理論貢獻,一個重要因素被忽視了
后來者經濟發展的成功可能不僅因為戰略執行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能否成功轉向一個可以成功的戰略,這是核心。[全文]
-
為什么數字經濟開放性如此重要?這事關技術迭代……
任何一個數字服務平臺,它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一旦確定,幾乎馬上就要面臨未來發展空間到底還有多大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技術的迭代,一方面讓數字經濟具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優勢,但另一方面其實也讓這種市場權勢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全文]
-
想讓中國家庭有更多消費,需要國家在家庭層面有更多花費
中國的預算體系是一個建設預算的體系,不是基于家庭的支出體系,所以很少有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項目?,F在中國應該有這個能力,讓我們的家庭能夠享受國家福利,有些免費、有些補貼,讓家庭有更穩定長遠、可預測的未來的政策框架。[全文]
-
很多行業,不能數字化轉型就要掉隊
在數字化時代,我們對于行業、市場的監管方式,不可能一成不變。過去對傳統行業的監管已經有了一套比較成熟的理論、政策,但數字經濟的邏輯和傳統經濟不同,從“贏者通吃”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全文]
-
為什么今年增長目標設在5%左右?
可能基于政治上的考慮,今年不必設定較高的增長目標。一方面,新一屆政府要平穩銜接,穩字當頭;另一方面,可能考慮到國際經濟的動蕩,不確定性比較大,不能低估今年的困難,要給新政府留有一定的政策余地。[全文]
-
如何降低中國家庭的高儲蓄動機?
為顯著減輕中國家庭在育兒、教育、醫療和養老等方面的支出壓力,中國應該考慮大幅度提高國家負擔的比重,并盡快設計和推出更多以家庭為目標的福利項目。[全文]
-
中國底層的經濟活力與韌性,是任何外力都無法打斷的
中國這些年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外圍挑戰和發達國家的技術鉗制,政府治理內部經濟秩序和消除內部金融風險的決心在市場也頗受爭議,但經濟并未如悲觀者預料的那樣停歇。那些擾動市場預期的政策和事件并沒有真正阻止底層的創業沖動和新公司的誕生步伐。[全文]
-
中國經濟承壓時,為何總是呼吁基建刺激?
對當前的發展階段而言,仍不可否認基建對于持續的經濟發展依然是重要的,但此一時彼一時,應與早期的做法有所不同,我們現在更多地需要立足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來考慮基建投資的重點和方向,為此需要遵循效率與財務雙重約束原則并且事前要做好充分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免造成中長期的拖累。[全文]
-
未來各國經濟水平可能完全取決于該國APP數量
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隨著雙邊市場的不斷演進,將會形成一個更加開放的巨大數字生態系統,平臺之間也將逐步構建有序的市場結構,實現共享繁榮,為中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打下堅實的基礎。[全文]
-
中國經濟需要重磅政策,給市場和老百姓交個底
我期待新一屆政府多算大賬,目標怎么確定?預算上準備要支出多少,估計能收入多少,缺口有多大,如何彌補缺口。給市場和老百姓交個底,這樣能夠給市場注入信心。[全文]
-
2023中國經濟怎么穩怎么進?聽三位經濟學家深度解析
明年經濟工作有哪些要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新提法、新表述傳遞出哪些重磅信號?[全文]
-
當中國經濟呈現“無熱點有重點”,關鍵是怎么“做重點”
這意味著中國幾乎占據了獨一無二的有利因素,應該更好地去調動、鼓勵、引導市場主體到重點領域發展。人多力量大,這比選擇少數大型國有企業來主導重點領域、把更多的錢投到少數企業的成功率更大、且風險更小。[全文]
-
疫情壓制即將過去,明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值得期待
我們應如何看待11月份經濟數據的波動?接下來,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將如何發力?擴大內需的關鍵是什么,我們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