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急了!日本最新“備戰預算”,竟敢打美國的臉?
從這份預算草案中,不難看出日本真的很急,甚至不愿意等一等美國新一代導彈的研發進度;但日本要想短期內快速完成多型導彈的自研和列裝,又離不開與美國的深度技術合作。技術層面的“日美之爭”只是表象,臺下必然還會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交易。[全文]
-
一周軍評:兩次登上軍報頭版的這支部隊,主角之路也歷經曲折
無論稱之為艱苦還是純粹,大漠深處的環境,客觀上讓這支成軍十年的部隊鍛造出了獨特氣質。但在全球多支軍隊都已在實戰中大量使用無人機、甚至使用的就是中國無人機的現實面前,“察打先鋒”們仍缺少真正實戰的檢驗。[全文]
-
“太舒服了,一份飯根本不夠吃!”我的首次C919出行體驗
C919滑上了跑道,從加速到升空,最大的感受就倆字,安靜。[全文]
-
一周軍評:殲20“完全體”來了,國產六代機還會遠嗎?
遙想當年,“太行”受困于可靠性無法批量服役,讓人嘆息“心臟病”何時能除、差距何時能縮短時,消息時有時無的渦扇15,是黑暗中帶給人希望的一點燭火。[全文]
-
一周軍評:暫別“退熱”的扎波羅熱,我們應如何選擇“武器與戰爭”
在外界看來,我軍目前能夠實現對俄總體軍事實力的領先地位,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各項經費更為充足。在中國綜合國力有目共睹的今天,這一優勢的確無可置疑,但只用一個“錢”字就涵蓋幾十年來的強軍成果,實在太過簡單;若上綱上線地說,是對一代代革命軍人奉獻青春與智慧的抹殺。[全文]
-
一周軍評:想展現“全力抗俄”,北約援烏不止需要F-16
這周基輔的天空“愛國者”大戰“匕首”,北約援助烏克蘭的各項空地武器也已經在烏克蘭亮相。我們就來聊聊烏克蘭天空上正在發生的空地對抗吧。[全文]
-
一周軍評:大國競相試射洲際導彈,小國則為幾架戰機難辦
對于“船小好調頭”的小國空中力量來說,在傳統有人戰機與無人機采購之間做好平衡看似不難做到;但如果一著不慎,比如先進無人機采購后的控制權旁落他人之手,比如戰斗機平時沒有進行過打擊“低慢小”的訓練……[全文]
-
一周軍評:從9年40盾到10年8盾,美國如何跌入造艦低谷期
圍繞這個似乎永遠扯不明白的“雞生蛋蛋生雞”的議題,從國會議員到利益相關的媒體、智庫仍然各執一詞。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邁克·加拉格爾的評論恰如其分:“我們陷入了軍隊、軍火商和國會之間的不信任三角?!?a href="/yangji/2023_03_26_685626.shtml">[全文]
-
一周軍評:開戰一年,俄武器采購會出現“孔雀東南飛”嗎
在俄烏沖突爆發一周年之際,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關系也走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在西方援烏武器力度愈演愈烈之時,俄羅斯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無論對戰場上的打贏與否、還是對戰后的國際秩序,都將有著深遠影響。[全文]
-
一周軍評:東北亞“恒紀元”與俄烏“亂紀元”
除了少量“挑戰者”2和“艾布拉姆斯”,北約援烏坦克的主力仍然是豹2系列,無論英美坦克是否會上一線,由于德國并沒有約束其他國家提供的豹2A4們不得投入作戰使用,T系列大戰豹2——這個在冷戰中被雙方無數次推演的場面終于要上演了。[全文]
-
一周軍評:一線硬撼強敵的飛行員,并不是“刺頭”
本期軍評,就從12月最后幾天公開的中美軍機南海對峙事件說起。為何這種“中國用硬實力扮軟實力”、堪稱荒謬絕倫的聲音還能在美國頗有市場?歸根結底是對我軍硬實力的藐視。[全文]
-
一周軍評:B-21亮相,對我軍有何啟示?
諾格公司承認,他們同樣花了大量精力,力爭讓B-21實現遠比B-2出色的可維護性,以及讓它實現比B-1B和B-52更輕松的海外部署,其目的不言而喻:“我和你們的轟炸機一樣皮實,但比你們先進兩代!”[全文]
-
一周軍評:航展歸來話勝戰
本周,震撼人心的第14屆中國航展在珠海成功舉辦。包括各型大型無人機在內,人民空軍展示了近年來航空兵部隊裝備建設的幾乎所有成果。同時,俄軍在赫爾松地區宣布撤退以后“光速”完成撤退,讓大家對于俄烏戰場有了新的判斷。[全文]
-
一周軍評:十年磨劍,“無人”終須有人干
10月7日,《解放軍報》在頭版大幅報道了有著“察打先鋒”美譽的空軍航空兵某無人機團的事跡。在俄烏沖突使得無人機與無人作戰概念幾乎婦孺皆知的今天,來自官方的最新報道,讓長期低調發展的我軍無人機部隊引發了人們更為廣泛的關注。[全文]
-
一周軍評:轉折中的人民海軍航空兵和朝鮮核政策
金正恩時代提出的“自力更生、以民為天、一心團結”的三大口號,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不可能三角”:要想保證“以民為天”和“一心團結”,就很難100%依靠“自力更生”。[全文]
-
一周軍評:今日“琉臺”依舊,“三韓”靠誰守?
對于美軍來說,無論是臺海還是南海的“自由航行”,現在也逐漸成了效果有限、自討沒趣的差事……不過美軍仍然有他們的辦法。琉臺不守,三韓為墟”,毛主席生動辯證地闡述了臺海地區與朝鮮半島局勢的聯動關系。就在“里根”號航母返航日本橫須賀基地前后,朝鮮半島上的各方也發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互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