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亦武:法醫探案,踐行“技術流”的英雄主義
最后更新: 2022-11-17 13:16:37【導讀】 編者按:隨著《法醫宋慈》、《超時空鑒定》、《法醫探案團》等一系列圍繞法醫知識探案的節目熱播,法醫這一“神秘”職業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法醫的神秘感和刻板印象,法醫這個群體“為死者言,為生者權”的職業理想也感召著一部分年輕人投入這個行業。觀察者網邀請周亦武教授展開對話,這位出身“世家”的資深法醫就法醫學知識和法醫群體的生活娓娓道來,也談及了他對法醫技術的發展和公眾關心的案件偵破相關的話題。
觀察者網:周老師,您好!近幾年來,您作為中國法醫界的權威專家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以嘉賓和顧問的身份參與了一系列紀錄片和綜藝,比如央視的《法醫宋慈》、嗶哩嗶哩的《超時空鑒定》,以及《初入職場的我們》和最近正在芒果臺播出的《法醫探案團》。您如何看待這一系列的“法醫綜藝”?
周亦武:我們平時看到的文藝影視作品中,有不少是以法醫為題材的。但是,這些作品的內容往往與法醫的真實狀態出入很大。所以,我希望借助紀錄片和綜藝這樣的平臺做一些科普,讓大家了解法醫真實的工作環境、經典案例、科學道理,包括與法醫相關的著名人物——比如宋慈,以及相關歷史背景。
另外,我還想借此改變大眾對法醫的刻板印象。大眾對法醫的印象往往走向兩個極端:或者神化法醫,認為法醫個個都像福爾摩斯一樣極端敏銳、無所不能;或者歧視法醫,認為法醫總是在偏僻惡劣、臭氣熏天的工作環境里皺著眉頭解剖尸體。這兩種印象其實都是不準確的。
實際上,法醫并不總是像福爾摩斯那樣處理各種極具挑戰性的案件。法醫所處理的案件中,有90%乃至95%都是可以“一眼看穿”的,只有5%的案件非常疑難。
隨著社會的發展,法醫的工作環境也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艱苦了。當然,畢竟案件發生場所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們的工作環境偶爾也會比較偏僻、荒涼、甚至兇險。
觀察者網:能否具體談一談您和您的同事們平時是在什么樣的場景中的工作的?
周亦武:我國的法醫主要集中在兩處:第一是司法機關,第二是社會鑒定機構。
比如說我所在的同濟法醫鑒定機構中的大學教授們做的鑒定,主要負責對復雜疑難案件的再次鑒定,這種通常是在明亮干凈更接近實驗室和解剖間的室內環境工作,公安局把材料都弄好了,我們只需要做解剖就可以。
但是在司法機關中,法醫所處的機關越基層,工作環境就越艱苦??h級公安局的法醫常常需要直面冰冷、惡臭的現場;我父親也是原湖北省襄陽縣公安局的法醫,他當年的工作中,一個案子可能需要騎100公里的自行車,在棺材蓋子上做解剖。
法醫有時需要在棺邊驗尸(圖源:《大宋提刑官》劇照)
我自己偶爾也有過在棺材旁、墓地和荒郊野外解剖的經歷,我們偶爾也要面對類似的情況。比如,最近我就在山區農村的棺材邊做了一次解剖。死者是高墜身亡的,他生前買了保險,在保險理賠前需要做法醫鑒定。而當地風俗又重視“入土為安”,必須在去世第三天晚上十二點前把遺體放進棺材,棺材蓋的鐵釘要釘進去。所以,我們就在晚上六點出發,十點到達死者家中,在兩小時內完成了解剖鑒定。
觀察者網:您最近參加的一檔節目《法醫探案團》,重點在“探案”;中國網民評選的“三大神探”——狄仁杰、包拯、宋慈,其中宋慈就是法醫。相比于偵探和刑警,法醫是如何“探案”的呢?
周亦武:無論古今中外,命案一直是刑偵的重心,而要獲得有關命案的核心證據,就需要像宋慈這樣的法醫?,F在的刑事技術、法醫照相、法醫物證等學科,都是從與尸體打交道、尋找命案證據的法醫病理學中分化出來的。我們熟悉的神探李昌鈺被稱為“法醫偵探”——一個具備法醫學知識的偵探必定能在命案偵破中表現得更出色,贏得更好的口碑。
你剛才提到的“三大神探”,其實,這三大神探中用法醫知識探案的不止宋慈一人,包拯和狄仁杰在破案時也用到了法醫知識。福爾摩斯在破案時用到的血痕、指紋、法醫昆蟲學等知識也都屬于法醫學。
中國法醫學有很長的歷史。在中國古代,負責法醫鑒定的不是醫生,而是官員,這一官職稱為“司理”,相當于今天的法官或法院院長,始設于戰國時期。我們可以推測,在戰國至南宋之間的漫長歷史中,應當還誕生過比《洗冤集錄》更早的法醫學書籍,只是沒有流傳下來。
宋慈在斷案時使用了大量法醫學手段(圖源:《大宋提刑官》劇照)
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法醫學專著是宋慈的《洗冤集錄》。后來這本著作作為刑偵工具書和法醫教材一直被用了800多年,日本到了明治維新時期都還在用《洗冤集錄》,中國則是用到了1911年之后。
到了現代,法醫在很多疑難案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上海女護士胰島素殺人案”。胰島素由于糖尿病人數量眾多而極易獲得,且不易檢測,堪稱“殺人無痕”的利器。最后,我們實驗室通過法醫鑒定,提供了死者死于胰島素中毒的關鍵證據。各種疑難復雜毒素的鑒定,比如各種蛇毒都可以被鑒定出來。
另一個比較典型的是節目中展現的“夏季驢友凍死案”。起初,公安局到我們的單位送審一個無法確定死者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時間,同時懷疑是毆打致死或高墜致死的案件。后來,我在看一張充滿食物的死者胃的照片時,發現幾處可疑的出血點,推測可能死于凍死,趕緊讓公安局將沒有送過來、準備做毒物分析的胃清洗干凈,然后拍攝更清楚的胃部照片發給我們,很快證實了我的猜測——死者胃黏膜上存在特殊的出血點,這表明她是被凍死的。
太原農民工死亡案、冉建新死亡案等案件中,法醫的證據也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我們常常說,法醫學的意義在于“為死者言,為生者權”。法醫不僅是在為死者及其家人伸張正義,也是在保護所有人,包括你,也包括我。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嘯云 
-
“尷尬指數直逼《逐夢演藝圈》”,這部電影撤檔了…
2022-11-10 17:09 -
受賄3.52億,遼寧省政協原副主席劉國強一審被判死緩
2022-11-08 19:36 廉政風暴 -
“好幾千萬的文物,就一個記大過?”
2022-11-05 11:09 -
跳出西方邏輯,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中華
2022-11-04 18:51 -
鄭州航空港區:11月2日12時起實行7天全域靜態管理
2022-11-02 13:00 抗疫進行時 -
國家衛健委:昨新增本土479+2220
2022-10-31 09:06 抗疫進行時 -
8848.86米,是他的電腦開機密碼
2022-10-24 11:10 中國這十年 -
中國建筑找出路,為什么要反思西方的“現代性”?
2022-10-06 08:44 文化 -
一夜之間,青島著名地標“石老人”坍塌
2022-10-03 15:55 -
2022年諾貝爾獎將從10月3日起陸續揭曉
2022-10-02 15:22 -
國家文物局:距今百萬年頭骨化石實證我國百萬年人類史
2022-09-28 10:28 考古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119+625
2022-09-28 09:09 抗疫進行時 -
教育部答復“降低英語教學比重建議”
2022-09-24 21:33 中西教育 -
“沒頭腦”和“不高興”之父任溶溶去世,享年100歲
2022-09-22 11:45 -
“這一幕在我心里可以封神了”
2022-09-20 22:40 -
2.2分“神劇”橫空出世,“油膩”背后問題出在哪?
2022-09-16 19:00 -
“狼群”出征海外,國產片金字招牌還靈嗎?
2022-09-14 16:02 中國電影 -
這種變化,與其說是中國的悲哀,不如說是日本的不幸
2022-09-11 09:00 -
云南省體育局原局長洪正華被雙開:打探、竊取檢舉控告材料
2022-09-09 10:17 廉政風暴 -
《壯志凌云2》老瓶裝老酒,“主旋律”影視的成功密碼是什么?
2022-09-02 18:51
相關推薦 -
王毅同沙利文舉行多輪會晤 評論 34“一帶一路”十周年:從倡議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評論 19“如果我說那些話,早就在華盛頓被絞死了” 評論 152又一批109名緬北電詐嫌犯移交我方!累計已達1482人 評論 223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再添利器!兩艘風電運維母船下水 評論 108最新聞 Hot
-
越南總理:歡迎華為深度參與數字化進程
-
美國的算盤打不響?“大多數IPEF成員國對華貿易依賴提升”
-
法外長稱馬克龍獲邀,摩洛哥:沒安排
-
近20家軍工企業游說美政府:想領先中國,還得加錢
-
“英國已邀請中國”,但只許參加一半?!
-
中柬發表聯合公報
-
馬克龍稱法大使被“扣為人質”:只能吃軍糧
-
開曼群島將首次在新加坡設辦事處,和中國人有關?
-
普京: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
英國急了?正式將瓦格納歸為“恐怖組織”
-
“消失”多日后,他現身非洲?
-
NASA發布UFO報告,影射中俄?
-
對電動車電池的中國關鍵原料,歐盟也有“想法”
-
反復炒作“退役飛行員訓練中國人”,澳大利亞搞了個大動作
-
英法德“維持制裁”,伊朗:將報復
-
“俄戰機飛行員誤解指令,差點擊落英偵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