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辦公室的材料包,要解決問題的泥腿子”
不管是熱衷留痕工作細節,還是忙于撇清責任,其根源還是唯上而棄下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鶎訜o法把真實信息傳遞到上層,而上層完全不受低一層的制約評判,最后變成領導脫離基層,基層脫離群眾。[全文]
-
“如果死的人是我就好了,只要把他們都換回來......”
那一天,阿吉這枚小太陽熄滅了,年僅33歲,同樣33歲的哈日也沒有回來。26歲的仕國,甚至沒來得及成家立業,老母親還在等著仕國接她到工作地團聚。后來,整理仕國的遺物時,同事們在他的警校日志里看到了這幾個字——“許國許民、無悔無憾”。[全文]
-
“能理解不開槍,那警械咋不用?”
由于警械和執法武力的傷害性,我們當然需要對警察執法武力的使用進行嚴格規定,但執法的文明與溫度不是低人一等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公安團隊的克己奉公也絕不意味著縱容反抗執法、暴力抗法和不實控訴。[全文]
-
為什么這項制度一出臺,兒童侵害的案發率上升了?
王檢察官感嘆:“遭受侵害時,孩子真的太弱小了。如果有成年人發現侵害、介入保護,孩子的情境會大大改善?!睆娭茍蟾嬷贫?,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讓制度長出牙齒,使更多密切接觸孩子的成年人必須發聲。[全文]
-
這群人歷經坎坷,幫烈士走完了70年的“歸家路”
“墓群在山中,幾十年無人祭掃。墓地長滿樹木荊棘,野草深得蓋住了墳墓,墓碑上都是積年累月的老苔蘚,早已看不清英烈的姓名?!崩顝埩紝ξ艺f,“我一夜睡不著,想著我必須做點什么?!?a href="/zuoweixin/2023_04_05_687039.shtml">[全文]
-
近1/3酒駕案件不訴不拘?民警越說越氣……
當晚姚某酒精含量為144.32,早就超過80/100ml的醉駕標準。檢察院不起訴理由是“情節輕微”、“初犯偶犯”、“如實供訴”、“急于去看望暈倒的父親(父親已送醫)”、“公司證明他工作踏實認真”。[全文]
-
網友炸鍋:都這樣了,警察還不開槍?專業嗎?
在剛剛過去的新春佳節,小王和家人并不好過。面對家人的哭訴和同事的痛心,小王仍舊懷疑——再來一次,自己會不會拔槍?[全文]
-
好好的政策傳到基層就走樣?一些干部道出心聲
實際上,基層怕的不是苦累,很多基層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是無怨無悔的,他們真正怕的是“無法聚焦本職工作”、“折騰自己又折騰群眾”帶來的“勞無所得”。[全文]
-
“守著最基層的派出所,也能評上這樣的獎?”
很多時候,基層沒有大案要案的“強矛盾”、“強刺激”,有的是電動車被盜,張三掐了李四的菜苗,或是為了幾句口角打架的雞毛蒜皮……但在這些“雞毛蒜皮”間,也得用足智慧、愛心和擔當。[全文]
-
“我們想講些不適合擺到臺面上講的心聲”
2022年已近尾聲,談起今年的工作生活,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基層干部們,向筆者吐露了一些“不適合擺到臺面上講”的心聲。[全文]
-
“這種案子,抓到嫌疑人也只有挫敗感”
罪錯未成年人及家庭教育困境,已成為社會之痛。涉嫌違法犯罪但未達責任年齡的孩子,抓了之后怎么辦?孩子未觸及法律紅線,卻有違道德底線的嚴重不良行為,又該怎么管?本文采寫的“專門教育”,或許能為我們提供參考答案。[全文]
-
上甘嶺老兵:當時我孤身一人,沒想到能干掉這么多敵軍
“你們非要說我是英雄,英雄這個稱號也不是我個人的?!绷譅敔攺娬{,“是戰友們用鮮血和生命,把陣地和這個稱呼交給我了?!?a href="/zuoweixin/2022_10_15_662157.shtml">[全文]
-
檢察官:憋了很久的氣,終于吐出來了!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概念,最初由德國刑法學者貝爾納在19世紀中葉提出。在我國,它是對正當防衛系列指導性案例所蘊含的法治精神的精煉概括,已連續3年寫入全國兩會最高檢工作報告。[全文]
-
70年后,這兩位上甘嶺特等功臣終于“回家”了
在部隊八連的榮譽墻上,詳細地銘刻著王萬成烈士和戰友們的光輝事跡,打動和震撼著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全文]
-
村醫們為何仍在感嘆“活不下去”?
“遇到疫情或洪災過后,各個單位隨時隨地、無數次喊基層上報材料!比如縣醫院要求按村組報,教育局要求按學校單獨報,社區要求按返鄉前打工地報,最后工作都落在最基層的村醫、村干部身上。大災過后防大疫,忙入戶都忙不過來?!?a href="/zuoweixin/2022_09_10_657314.shtml">[全文]
-
上甘嶺戰役親歷者:在電話電線全斷時,我接到一個重要任務
鄧彰德所在部隊,是志愿軍15軍45師135團1營3連。1951年,為了參軍而“謊報18歲”的鄧彰德,奔赴上甘嶺597.9高地。這位“一臉奶氣”、被戰友們愛稱為“小鬼”的少年,在那時,還不知道自己駐扎的地方,將成為世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全文]